第(1/3)页 “增加考入的途径。” “增加军校的学生。” “如此一来。” “那军队里的士卒,不都是毕业的武将了?” “等到行军打仗的时候,又该是谁指挥谁?” 听到煜国兵部尚书的困惑后。 大殿里的将军们也满是哗然。 本来。 在看到。 陈怀信准备建立军校后。 他们的心里满是期待的。 “或许。” “这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帮助。” “让未来的将领人才不会断层!” 不只是那些将军们。 就连姬清珞也都是这样想的。 或者说。 除了开国那段时间。 其他时候的将帅人才的数量,都是在不断的下降的。 或者偶尔会冒出一个质量比得上开国时期的将军。 那也只能勉强缓解颓势。 但若是军校制度能有效。 那他们也能够有一个参考、甚至是一同创办军校了! 可是。 陈怀信的提议。 却让他们所有人都懵了! “军队是由士卒与将领所组成的。” “如果说。” “真的按照陈怀信的想法去做。” “那岂不是要增加军队的人数。” “才能让毕业的军官有士卒能够指挥?” 这些将军们满脸都是不解。 增加士卒的人数。 就等于增加国库的支出。 可陈怀信看起来也没有扩军的打算啊! “他不会是想要让军官指挥军官吧?” “这样也太离谱了!” “还是说。” “他打算让校尉伍长都是军校出身?!” 有将军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但很快却又被其他人给反对了。 因为。 这实在是太奢侈了! 古往今来,就没听过让能够领兵打仗、知晓统帅知识的将军,会被安排从事校尉伍长这样的职位! “可是。” “以前的时候。” “你们难道就听过。” “整个国家的军队都能做到令行禁止?!” 姬长灵的声音在这时候响了起来。 这番话语顿时让武将安静了下来。 令行禁止! 这是古今名帅的追求! 也是煜国军队的基础! “就连这么难的事情,在陈怀信看来,都是轻轻松松。” “难道说。” “军队里都是武将。” “还真有说法不成?!” …… 【在听到自家陛下的想法后。】 【兵部尚书承认自己是懵了。】 【虽然说。】 【就军校的规模。】 【所能够培养的军官也就那么多个。】 【“可是。”】 【“即便如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 【“那军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我煜国军队真的能够容纳那么多武将吗?!”】 【兵部尚书刚产生出这样的困惑。】 【他的脑海就冒出了另一个想法。】 【“难道。”】 【“陛下是想要扩军?”】 【“所以打算提前增加军官人数?!”】 【想到这里。】 【兵部尚书顿时满是兴奋。】 【如果是为了扩军而增加武将,那他自然是能够理解了。】 【至于问他支不支持。】 【那当然是支持的了!】 【煜国军队数量越多。】 【他这个兵部尚书权利也就越大。】 【那怎么可能会有反对的道理啊!】 【“陛下。”】 【“您是又想征战了吗?”】 【“是谁这么不开眼!”】 【“臣亲自带兵将它给踏平!”】 【兵部尚书半开玩笑的说道。】 【毕竟。】 【在他看来。】 【若非是为了征战他国,那又何必增加国库开支的扩军呢。】 【但陈怀信却摇了摇头,说道:“煜军数量保持现状就可以了,而且周围的小国如此老实,也没必要再兴兵伐。”】 【“那您为何想要增加军校学生的数量?如此武将不就太多了吗?”】 【“多难道还不好吗?这样你们传递命令,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 【陈怀信笑了笑。】 【增加军校学生数量。】 【这的确是他临时起意。】 【虽然。】 【就目前来看。】 【煜国的武将数量是绝对够用的了。】 【军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那未来。】 【“但是。”】 【“从那脑海中的知识来看。”】 【“如果军队里多了有学识之人。”】 【“如果军队里的伍长都是懂得行军之人。”】 【“那对于军队的提升……可谓是巨大的!”】 【陈怀信这样想道。】 【哪怕。】 【这在兵部尚书看来。】 【或许有些大材小用。】 【可是军校毕业的学生,就能够直接成为合格的将军了吗?】 【“没有经历过战场的磨炼,那还是得继续在军中培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