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章 第一次长距离野营-《孩子的进步》


    第(2/3)页

    “唱得好,就是声音有点小,好像个人独唱独听。别忘了,你身边还有两位听众呢,再唱一遍,让我们这些听众也听得清楚。”我说。

    儿子又唱了一遍,“太好了,我们听清楚了,可声音还是有点小,脚下的路还没听到清。喜乐,路,承载着我们奔向目标,我们该不该让路也高兴高兴?”

    “应该。”

    儿子又唱了一遍,声音开始正常地从嗓子眼里发出了。

    “太好了。喜乐,你听,路发出了欢笑声。”

    “爸爸,你又骗我。这是自行车轮子与路的声音。”

    “你仔细听,这声是高兴的声音,还是不高兴的声音?”

    “是高兴的声音。”儿子听了听说。

    “喜乐,现在听众满意,路也高兴,但有个最关键的人还不满意。”

    “谁不满意?”

    “养育我们的土地。你能不能拚尽全力向路两边的大地再唱一遍?土地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物质资源,没有土地,人是无法生存的,土地是人类的父母,人要对土地有感恩心。”

    “行。”

    儿子拼尽全力向两边的旷野高唱起来,声音有了胸腔的味道,那是生命原音发出之地。他唱完,来了兴致,将起了他哥的军,他俩比着唱了起来。原野上,三人组成的歌唱小分队对着马路、对着旷野,对着自己,一路高唱,向目标前进。

    儿子很有神气,骑在最前头,歌唱也最卖劲。他的变化太快,是我那点鼓励的语言起的作用吗?我看不像,因为在家里我多次鼓励他大声唱歌都失败了,此时儿子的唱声顺着阳光飘向大地,大地默默地接受了,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大地母亲,故土难离。”这句话不知从哪个地缝突然蹦到我的脑子里,我的心不觉狂喜起来。现在原野不象母亲一样,包容了儿子五音不全的歌声了吗! 若没有大地的包容,他唱歌的胆量能转变得这么快吗?

    不能,决对不能。

    看来大地在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力量。儿子越唱越亮,他唱给谁听?唱给哥哥?不是。唱给爸爸?更不是。因为他唱歌的时候,看都不看我们一眼,这里只有一种解释:唱给大地听。大地正用一种潜在的母性力量,以和缓的方式向孩子的心灵渗透着力量,我敢说,儿子上学以来,唱歌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快乐过。

    心里大大小小的烦恼随着唱声驱除了净尽,我们喜笑颜开,精神大爽。前面是段三公里的下坡。我们赛起了车。来到二十二公里的二队的驻处。这里一片荒凉,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二十多间被遗弃的房子。儿子不解道:

    “爸爸,这里怎么不住人,他们去哪了?”

    我不知所措。这里最后那几个人家去哪了,我怎么会知道!此时,烈日正放射着耀眼的光。四周的土地,在阳光下,呈现出桔红色,干燥异常,吸到肺里的空气都能感到热。原来的田地,赤祼祼、光秃秃地摆在那,看得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残留的树,像是跟谁赌气,灰沉沉地立着,一丝生机都没有,这场景与破败的房室相伴,恰似遭到了一场浩劫。我说:“喜乐,这里旱吗?”

    “旱。”

    “这里的人去哪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里的人是因为干旱,他们无法生存,才离开家园的。”

    “就是。树全旱死了。”

    “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正受到干旱的侵挠。如果我们找不到对付干旱的办法,二、三十年后,你的家乡,它的景象与眼前一样。”

    儿子变得沉默了,静静地向前骑行。骑了二公里。他突然说:“爸,讲段三国的故事。”

    “天气太热,不利于讲故事。”我说。

    “噢!知道了,”儿子说,“天热,谁都累。”紧接着他问:“爸爸,离小查汉滩还有多远?”

    “十公里。”

    “不远了。”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大热天里,在连续骑行二十四公里体力消耗特别大的情况下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有了目标意识。我心喜地看了看他的脸,平滑的圆脸上有了坚决的气息,这种神气谁见了都会产生信心。

    “三舅,还有十公里!太远了!”外甥说。

    “不远,才十公里。一会就到。”儿子为他哥鼓劲。

    儿子是通过一个时期的准备,才进行这次长距离野营的,他哥哥并没有。虽然哥哥比弟弟大二岁,此时确实体力不行了,我果断地说:“下车。休息。”

    “爸,骑吧!这里连点荫凉都没有。”儿子说。

    “喜乐,人为什要上学?”

    “学知识,能创造。”

    “说得好。没荫凉我们不能创造荫凉吗?”

    “咋创造?我们又遮不住太阳!看爸爸咋创造荫凉。”儿子不解地说。

    下了车,我把自行车靠在合适的地方,从包里拿出一条单子,然后把四角固定在自行车上。凉棚出现了。儿子说:“爸爸办法真多!”

    “不是爸爸办法多而是学会了用知识。人只要不死读书,生活中就没有难住你的事。死读书是天底下最没有意义的学习。”

    这里的原野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四周全是黄色的沙子,沙漠里的植被,如同大海里的小岛,零星点缀在几处。休息的过程中,外甥一脸憔悴,出来时的那种高兴劲已荡然无存。此时,我后悔让他参加这次长距离野营,因为这种野营对身体与精神上的消耗非常大,一般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后才能进行。我靠近外甥问他还行不行,需要不需休息好后往回骑,“我一点也不累,”儿子抢着说,外甥慢了一下,看看弟弟,说,“那我再跟王喜乐骑一会。”

    人皆有向上之心。但“向上之心”在不合适的状态下是会被抺杀的。外甥说的并不是真心话,他柔弱的语气已表明他对达到目标发生了动摇,支持他的唯一动力就是——我不能输给眼前的弟弟。面对这种情况,我说道:“那我们多休息一会。”

    “一会休息,一会休息,”儿子感慨地说,“要是这样,多会才能到达小查汉滩!”

    儿子哪能知道,我是为外甥争取达到目标的心里能量。说什么也不能出现哥哥比不过弟弟的事,一旦出现大的比不过小的,对动物体来说极易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儿子,这几件弄到车子上,好让荫凉更大些。好,儿子说:“我再改造改造凉棚。”

    改造完凉棚。儿子掏出面包、点心和牛奶,我们边吃边说边看远处的那几棵梭梭。我用手指着问:“沙梁上的那几棵梭梭说明啥?”

    “什么东西都能活”,儿子抢先回答。哥哥跟着说:“对。”

    “对。”我说,“什么东西都能活。其实人与植物一样,只要内心具有生命力,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能茁壮成长。这里这么荒,梭梭树却能好好的活在沙梁上,说明荒凉并不可怕,只是成长的慢一些而已。这如同孩子的学习,只要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专心学,时间长了,一切会慢慢的好起来。”

    儿子凝视着我,说:“爸爸,你常对我说要多多的玩,专心的学,我上了二年级觉得我能玩好也能学好,但老师一见我玩就管得可严了,你也是老师,他们也是老师,咋这么不一样?”

    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说,“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人很高兴,这都跟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爸爸常年带学校运动队,学生中有多位文武双全高考状元,也有学习成绩差、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只要敬畏足够多的常识与规矩,人生就会顺畅很多,这些都不是书本学习所决定的。反过来说,学习成绩特别好,那是一种造化,就像科学家不是经努力能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