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清瑶想两者结合一下。 花国已经有成型的制造玻璃的制造法,可是这个配方掌握的牢牢的,制造出来的也不是完美形态,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淸瑶肯定想走平民化的,制造出来就是用的,如果全都能普及,那以后下至百姓,上达贵族,生活档次提高不止一层,所以,现有的玻璃烧制技术还不够用,还要自己摸索出配比。 玻璃的原料花国都是有的,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就足够了! 配料好说将各种原料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比例多摸索就行了,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 古代对化学物品也没法精确测量,不实验也没办法啊! 另外,在着色方面,淸瑶还打算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有色物质,万一试验出来有色玻璃,淸瑶还能发明点别的。 比如玻璃装饰类,玻璃珠子之类的。 等配好了比例,接下来就是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 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一般需要八个小时左右方可熔化形成玻璃液。 淸瑶发明的风箱如果烧炭的情况下,这个温度还是能达到的~ 最麻烦的就是成形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 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 好在成形方式古来就有,淸瑶需要的是无非就是把制造面积变成大块平整玻璃。 然后就是退火,这样就得到了大块的玻璃,里边涉及到的工具,技术等方方面面不要太多! 但是这跟收益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玻璃制造出来之后,连带着玻璃珠子,门窗玻璃,大棚玻璃,更甚者望远镜、近视眼镜、老花镜,只要能磨出凹凸镜,这些就很容易实现了。 不过,淸瑶想明白了操作模式,又开始担心起别的问题。 玻璃在生活中的使用绝对不是家常用品,反而是贵族的象征,淸瑶很担心自己制造出来以后,这项技术会被上层垄断。 而且有权有势的人家想从自己手中拿走这项暴力的技术不要太容易,所以……她必须想一个妥善的办法,既能赚到银子,又能独善其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