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杂事-《穿越养家小农女》


    第(2/3)页

    清瑶还看见了个算命的,阴阳五行、六爻占卜的,清瑶蹲在边上好一会儿,发现这个算命的就知道说好话,就知道这应该不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回巷子的时候,她还看见了挑着担子的货郎,那货郎挑着高肩担子,两头向上高高翘起,有点像水牛角,既可以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又可以随时随地支起货摊做生意。

    他手里把着木柄摇起来,就有了鼓点节拍,然后用蛇皮鼓来伴奏,然后“自唱”,唱词内容是商品的款式和优点,音调婉转动听。

    清瑶听见了个花啊朵的满头戴,里里外外俱都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反正这个货郎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客户的注意,并“自卖自夸”。

    好多人都从门里探出头来看热闹。

    打眼望过去,上边有一些悬挂的葫芦花朵一样的小饰品,还有一些家用的碗筷子之类的家伙什,还有雨伞,琳琅满目的挂满了两个箩筐。

    清瑶不由得赞叹,当真是写得了文案,摇得了蛇皮鼓,唱得了小曲,挑得动担子,卖得了货物……

    看来能把货郎这个职业做好的,还真得是个全才。

    清瑶脑子里就想,要是有个手推车就能更省力一点,如果有手推车……

    瞬间她的眼睛一亮,白日里她光是让邵从文跟王铁蛋去酒楼这些地方打探民生,其实那有点浪费时间。

    何不一边卖货一边打听呢,这样还精准到户。

    现代最简单的出摊,不莫过于了汽车后备箱了,某“国货之光”瞅准商机,放出大招,推出了“地摊神车”。

    清瑶完全可以把马车仿照后备箱,把侧面打开了放上各种小玩意,在集市上租个摊子卖东西。

    也可以拉着马车围着巷子转,邵从文跟王铁蛋一个吆喝,一个负责卖东西。

    这就是杂货铺子的原型啊,杂货摊子。

    可以进一些东西,比如食盐、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酒、果品、扫把、簸箕、拖把、针啊等日用品。

    等过段日子,赵家村送货的人来了,就可以卖家乡的特产了。

    她一个人的精力又要读书又要做生意的,肯定不够用。

    不如以后少搞创新发明,多多合作本土的原产业,然后由杂货铺子开始试水,慢慢的把各行各业都涵盖进来,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大超市!

    当然只能是形似,她也没那么大的地方,但是开一个大一点的杂货铺子还是可以的,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

    当然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

    这就需要清瑶去联系本土的商家,形成合作关系。

    其实仔细想来,大点的杂货铺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她就解决了人手严重不足的窘状,不用一个铺子跟着好几个人。

    也不用一样东西或者类似的东西就占了整个铺子。

    但是在设计上,清瑶不打算用现代超市那种无人管的经营模式,没有监控她不敢保证人心。

    那就划分一个一个的小摊位,两人负责一个区域。

    一人销售,另一人管账填补货物。

    这念头还不算太完善,还需要再改进,很多漏洞在其中,不过现在还不急,眼下她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作业先写完了,还有抽空把写快点,抓紧时间合作个说书先生。

    能不能一举成名,就看这一把了!

    清瑶开启了埋头苦读和熬夜写的日子。

    欢娱嫌夜短,寂寞愁更长。

    每天忙忙碌碌时间过的快,每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就嫌时间过得慢。

    久别重逢时间过得快,焦急等人时间过得慢。

    清瑶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精神充实,勤于学习,专注一事,时间过得快。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多日了,回信早就已经收到了,毕竟送书信的有专门的驿站,还是日夜兼性的。

    算算日子,赵家村的人也快到了。

    这几天邵从文跟王铁蛋俩把观察老百姓们生活的工作挪动到了城门口,生怕错过了赵家村的车队。

    这就是没有电话的不方便的地方了,不知人是何时能到,每日都要去盯着。

    蹲了三天,总算没白蹲,一大清早,俩人就看见了熟悉的马车。

    “从文哥,是庄头,是咱家的马车!”

    王铁蛋眯着的眼睛陡然睁大,一蹦跑了老远,一边跑还一边喊。

    “庄头,王庄头,我在这里!!”

    邵从文一把拉住他,“别喊啊,在城门口大喊大叫,你想吃板子吗?”

    王铁蛋一拍额头,差点忘了城门口禁止喧嚣,再偷偷一看,果然有个守卫一直盯着他看。

    王铁蛋一脸惨白,“从文哥,怎么办,守卫盯着我看,他不是要把我抓起来吧?”

    邵从文差点笑出声,“没事没事,那个守卫你不记得了吗?咱们进城的时候,你跟老李当着人家的面把一盒糕点全塞嘴里去了?”

    “啊!原来是那个守卫!”

    王铁蛋更心虚了,干脆整个人缩在邵从文的身后才感觉好些。
    第(2/3)页